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去看过著名油画大师凡·高故居的人都知道,那里只有一张裂开的木床和破皮鞋。
凡·高一生潦倒困苦,没有娶妻,但也许正是生活上的困窘,才使他在艺术上有颇高的造诣,使他成为大师中的大师,使他的作品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对待人生与修行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
苦瓜本来就是苦瓜,连根都是苦的,这是苦瓜的实相、真相,变甜只是我们虚幻的期待而已。
唯有直面事物的真相,我们才能从中解脱。
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
。
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
。
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高潮与低谷,活在生命的苦乐之中,由此生命的苦乐便被我们掌握在手中。
恐惧源于依赖
来书云:“夫子昨以良知为照心。
窃谓良知,心之本体也;照心,人所用功,乃戒慎恐惧之心也,犹思也。
而遂以戒慎恐惧为良知,何欤?”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弟子陆原静在给王阳明的信中问道:“昨天先生说良知就是照心,但我私下里觉得良知是心的本体;而照心,则是人所下的工夫,就是时时不忘检点、警戒自己的心,和‘思’相类似。
而先生您却把戒慎恐惧当作是良知,为什么?”
王阳明回答说:“能够让人戒慎恐惧的,就是良知。”
这里的良知,指的是人们不畏恐惧、面对恐惧的自信和勇气。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
一个人若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恐惧,并为此紧张不安,从轻微的忧虑到惊慌失措。
就像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所言:“我们于空袭时,虽处很安全的地方,而总不免于怕,此即为空袭所累。
确切地说,我们不是为空袭所累,而是为怕空袭所累也。
更有人于无警报时,亦常忧虑警报之将来,他的累即更大。
他的累不是警报,而是忧虑警报。
对于忧虑警报的人,我们可以说,虽警报不来,而‘性情已困’矣。”
简单地说,人们恐惧的其实是恐惧本身,而那些引发恐惧的对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骇人。
从心理学上来看,恐惧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依赖情结:对他人的依赖,对物质的依赖,对思想的依赖。
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够独立,不能完全做自己而必须仰仗别人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害怕被遗弃,害怕失去已有的一切。
当我们发现依赖其他的人和事并不能帮助我们摆脱恐惧时,我们会转而向自我的心灵求救,试着培养那些可以与恐惧相抗衡的力量,如勇气、信任、知识、希望、屈从、信仰以及爱。
这些力量不但帮助我们接纳恐惧、分析恐惧,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恐惧奋战。
有了这些力量的庇护,我们就可以交出自己,避开那些阻塞生命能量流动的恐惧。
说到交出自己,许多人也许会疑惑:“交出自己,多少都会搅乱我们原有的生活,也许还会破坏我们的私人空间以及人格的完整。”
因为每一次打开心扉、每一次心有所属、每一次为爱恋的人付出的时候,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处于手无寸铁、敏感脆弱的境地,从而妥协让步;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另外一个人,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这往往会让人们陷入害怕失去自我的恐惧中。
然而,当你真正尝试着去做这些时,你会发现你的心中只有爱,没有恐惧。
对于这一点,王阳明十分赞同。
在他看来,致良知,就是要求人们用自信去面对恐惧。
因为战胜恐惧的力量只在我们直接面对恐惧事物的瞬间产生。
作者乔木的经典小说都市之青帝归来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天下第一高手李青帝,欲证无上大道时,被天道算计,九十亿道天雷却让他铸就神魔真身。三十年后,人间无敌的他,化身一名普通学生寻找证道契机,上到仙门天骄,开派宗师,下到世家门阀,纨绔大少,凡敢惹我者,一拳灭之。天地之大,我只问一句还有谁?...
...
李夜风低调归来,本想与世无争,奈何前有未婚妻嫌弃他要解除婚约,后有横行恶霸上门妄图羞辱他。捧高踩低的人总是不识好歹,谁知他是一代最强兵王,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无人能敌的拳头,单枪匹马横扫天下。恶霸一脚踢开,奸贼一手撂倒。未婚妻哭着要嫁他?不好意思,先取个号排队吧!...
新书全球神器时代求收藏求推荐求养肥,各种求眼睛一闭一睁,庄孝远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位军装美少女。这还不是最难接受的,更难接受的是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孤立的都市,食物全靠自给自足。野外遍布着名为邪魔和邪神的怪物。面对漫山遍野的怪物潮,人类的兵器作用实在太渺小了。人类怎么才能击败这些怪物,拯救种族灭绝啊,神明...
...
...